一、实施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
一般性激励政策:对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在生态环境绩效晋级评价过程中,如部分环保指标暂未达到晋级标准,可先按高一级别实施绩效管理,半年内环保指标达标后正式晋级。
重点激励政策:对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的企业,在生态环境绩效晋级评价过程中,如部分环保指标暂未达到晋级标准,可先按高一级别实施绩效管理,一年内环保指标达标后正式晋级。(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
二、实施“刚柔并济、审慎罚款”生态环境帮扶执法
为保障“环境更好、打扰更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行“不见面”执法,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监管平台“大数据”精准筛查问题线索,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帮扶力度,采取告知、提醒、帮扶方式,督促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主动、规范、全面自查整改环境隐患,将管理水平晋档升级、提高层次。坚持刚柔并济,严格执行“轻微不罚、初犯不罚、非恶意重大不罚、非主观故意不罚”和“恶意违法严惩重罚”差异化帮扶执法要求,以有力度、更有温度的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
三、实施“三个禁用”管控措施
今年三季度,除恶意违法和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情况外,污染管控措施禁用限产、停产、停工手段,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正常施工前提下开展问题整改。(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
四、开展“环评服务百日攻坚”
各类园区和项目实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并联审批;对环评审批开展“一对一”下沉帮扶指导,帮助基层解难题、提效率、优服务;对公路、铁路、水利发电、光伏发电等污染物排放量总量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保供应煤矿项目,不再将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前置条件。(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行政审批局)
五、开展环保服务“三送两进一帮扶”活动
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专家队伍,常态化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对重点排污企业开展巡回指导、精准帮扶,破解企业污染治理难题。成立帮扶组对重点利税企业、规上企业、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对帮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不做笔录、不罚款、不问责。(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